科研
-
靶向肿瘤间质成纤维活化蛋白的诊疗一体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欧美指南“SNMMI Procedure Standard/EANM Practice Guideline for 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 PET”引用了南方医院核医学科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国际上率先通过头对头比较研究发现,靶向肿瘤间质成纤维活化蛋白(FAP)的68Ga-FAPI PET/CT在晚期肺癌分期方面优于常规18F-FDG PET/CT,有望在未来改变肺癌影像分期的国际标准,因此受到了影像学界专家的高度关注。成纤维…
-
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场景深度融合为健康管理开辟全新路径
近日,珠江医院完成DeepSeek智能问答平台创建,并基于DeepSeek大模型,打造多项临床创新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临床场景深度融合,为医疗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及患者健康管理开辟全新路径。高效生成出院记录,赋能临床决策珠江医院依托本地化训练的DeepSeek大模型,实现电子病历管理智能化升级。系统可根据在院患者的病历记录自动生成标准化出院记录,大幅缩短医护人员文书处理时间…
-
老年患者围术期风险评估新进展:虚弱指数助力精准预测
近日,南方医院麻醉科刘克玄、赵秉诚团队在老年患者虚弱评估与围术期并发症预测领域取得新进展。团队创新构建的围术期虚弱指数显著提升了对老年患者术后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为临床精准干预提供了新策略。老年患者手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防治是围术期医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传统风险评估工具在复杂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存在局限,如何实现精准预测、降低手术风险,是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课…
-
肠脑互作新机制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近日,南方医院神经内科潘速跃和黄凯滨团队最新研究揭示了肠脑互作介导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新机制,为心脏骤停、卒中、创伤性脑损伤等涉及肠脑轴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干预开辟了新方向。脑损伤是心脏骤停幸存者的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但其具体病理机制尚未明确。该研究团队构建小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创新性采用活体光转化示踪技术,首次证实小肠巨噬细胞在心脏骤停后向脑实质的…
-
多个团队联合揭示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并介导免疫治疗耐药性
近日,基础医学院周爱冬课题组联合多个团队发现GBM中TRAF3缺失诱导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代谢,能抑制细胞内PUFA积累和脂肪酸过氧化,并导致GBM细胞对CD8+ T细胞不敏感和免疫治疗抵抗。该研究对TRAF家族所有成员进行了泛癌表达分析,发现TRAF3是唯一与肿瘤良好预后相关的成员,且在胶质瘤中具有特异性。以往研究显示TRAF3特异表达于髓系和淋巴样细胞,该研究的Bulk-RNA测序和单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