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
骨缺损、骨关节炎难题有新突破
骨关节炎治疗取得新进展骨关节炎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如同“关节软骨的无声侵蚀者”,导致患者疼痛、僵硬甚至残疾。现有止痛药和抗炎治疗仅能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阻止软骨持续退化。深圳医院研究团队近年发现,关节内过度活跃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就像“失控的生长开关”,加速软骨破坏。虽然β-catenin小分子抑制剂MSAB能有效抑制该通路,但如何精准作用于关节软骨,降低药…
-
首次揭示菌群代谢物NAM经AKT1-FoxO3a通路抑制CRC分子机制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作为全球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代谢产物异常参与CRC的发生发展,但关键效应分子及其作用机制仍有待阐明。细菌细胞壁降解并释放的肽聚糖片段在维持肠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CRC中的具体作用尚未明确。近日,珠江医院何肖龙、周宏伟、崔春晖团队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高杰…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在顺德医院启动
近日,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2030“四大慢病”重大专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的前瞻性干预研究”项目的子课题,“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现状研究”启动会暨课题论证会在顺德医院召开。项目组介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项目旨在通过综合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为全国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
-
提前10-15年揪出“隐匿病灶”,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迎来突破
3月4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启用国内获批的Aβ-PET(β-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剂氟贝他苯注射液,通过无创影像技术,直接“锁定”患者脑内的致病蛋白沉积。据了解,这一技术不仅将诊断窗口提前至症状出现前10-15年,还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疗效监测,成为国内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李扬出诊“以前确诊阿尔茨海…
-
我校与日内瓦大学合作为抗顶复门原虫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途径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彭鸿娟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美国国家科学院国际院士Dominique Soldati-Favre团队合作,首次证实丢失了顶质体这一细胞器的刚地弓形虫,可以通过在体外补充顶质体主要代谢通路的相关代谢产物,原本失去的增殖能力得以恢复,并在此特殊培养基中无限期生存与增殖。因而研究人员获得了一个独特的细胞器缺陷的虫株模型,用以研究顶质体的功能,为探索顶复门原虫(如弓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