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首页 > 正文

【医师节】从医40余年初心不改“只要病人需要我,我就一直干到老”

时间:2020-08-19 20:08:03  来源:南方中西医   编辑:张淼  作者:  点击:

每天“朝8晚6”,守着病区的100多个病人,还常常因为要处理危急重症而加班,周末也习惯去病房转一圈,自2016年5月退休后又返聘到我院任脑病科主任,65岁的陈俊抛主任至今依然活跃在临床一线。

1 为何这么大年纪还愿意扎在病房?

“病人需要我,我身体也还好,还能继续干!”陈俊抛主任露出了温和的招牌笑容,“能帮病人解除痛苦,很光荣,我是打心里喜爱这个工作呀。”

2 守在一线,抢救急危重症

脑出血、脑梗塞、脑炎、癫痫、帕金森……脑病科医生有多累,大抵从这些病名可以窥见一二。

脑病科主任陈俊抛表示,“重症病人多,随时可能出现问题需要抢救,治疗期间中需要经常调整治疗方案。”陈俊抛说,脑疝是常见的危机之一。发生大量脑出血时,患者颅内压高,容易脑疝,一旦压迫到神经、脑干,情况非常危急,稍有耽搁就很难挽救回来。

为更快速地抢救患者,陈俊抛带领科室的医生开展床边钻颅血肿抽吸术,就地定位,打孔引流血肿,有效降低颅内压。该方法快、准,节约了急救转运的时间,也避免了开颅手术,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

每天2次查房,密切关注重病人

快速反应,是对脑病科医生的基本要求。急诊电话随时可能响起,送来脑梗塞的病人,绿色通道随即启动,要在第一时间诊断明确,予抽栓、溶栓,必要时及时转送外科。

陈俊抛主任表示,神经介入技术的开展,让脑动脉狭窄、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患者得到更快、更优的诊疗方法。包括脑梗塞超早期(过去要求发病后3-4小时内,现放宽到10小时)的动脉溶栓治疗、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脑动脉瘤闭塞术等。以脑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狭窄为例,50%-60%狭窄可采用球囊扩张,超过75%狭窄可以放支架,“不用开颅手术,对患者来说最好。”

为了看好病区100多位病人,及时抢救危急重症,陈俊抛主任干脆不出门诊了,让病人直接来病房找他。每天上午循例查房,重症病人他都会亲自看一遍,与主管医生讨论治疗方案,下午安排手术,晚上下班前也必定到重症病人床前看看,才能放心。

3 火眼金睛,诊断疑难病例

“最近科里收了3个脑疝,有一个还是二次脑疝,上了呼吸机,还收了好几个脑炎,2个脑深静脉血栓形成……”科里病人的情况,陈俊抛主任在心中记了个“小本本”。

因“颅内静脉窦狭窄”入院的39岁黄先生(化姓),就医经历有些坎坷。数月前,他头痛剧烈、走不了路,在很多医院看了没效果,怀疑是抑郁症、运动神经元病。

陈俊抛主任接诊时,发现病人并没有下肢萎缩的情况,于是留心做了腰穿,一查脑脊液压力飙到400多(正常80-180,单位mmH2O),进一步做了MRV(磁共振静脉造影),果然有脑深静脉血栓堵了。

“脑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不多见,普通的头颅CT、MR一般看不出来。”陈俊抛说,这类疾病多发生于产褥期妇女,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血液回流不畅渗入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

住院40多天,经积极抗凝、肝素钙静脉溶栓、脱水降颅压、改善循环、抗炎等一系列治疗,黄先生度过了危险期,身体逐渐康复。造影对比,静脉血流明显增多,新的代偿血管形成。

脑病科收治病种多,不乏一些疑难杂症。2年前,科室曾接诊了2例血卟啉病。“这个病广东很少见,我们给诊断出来了。”陈俊抛回忆道,17岁女孩小萍(化名)因腹痛、全身抽搐来就医,以往癫痫的治疗方案没有效果,且已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上了呼吸机。

“我们左思右想,想到了一个罕见病——血卟啉病。当把患者的尿液拿到太阳下晒,果然变成了红褐色,基因检测也确诊了。”

在陈俊抛团队的协助下,小萍后来从国外购得救命药血红素,积极治疗后恢复很好,现在完全能生活自理。大约半年后,科室还成功救治了一名同样的病例。

4 百床病区,每天2次查房

“一个病人在我这看好了,回去又带病人来,我很感动。医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不辜负患者的信任。”陈俊抛主任常以此自勉。

4年前,我院脑病科刚起步,神经内科专业出身的陈俊抛也开始新的探索,学中医用中医,带着团队建立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陈俊抛主任查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

陈俊抛表示,在脑炎退热、中风恢复期的调理,用上中医效果好很多。包括辨证用药,结合针灸、推拿等,促进患者运动、语言等功能康复,有效降低卒中致残率。

如今,科室中西医协调发展,业务上分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人员各占一半,总体中医参与率达到40%。随着科室技术发展,能收治的病种不断扩大,病人也越来越多,病床从最初10张增至110张,成为全院收容量第一的科室。

“多到床前关心病人,会让他们感觉医生是负责任的,能够安心。”陈俊抛主任表示,从搞好团队建设的角度,主任带头做好,医生们自然也会形成习惯,提升对病人的服务。

上个月,科室从主体楼的单层楼搬迁到了两层楼的新病区,面积扩大了2倍多。陈俊抛主任每查一次房,至少要花2个小时,他还是坚持每天至少走两遍,周末也习惯回来看看重症病人,饶是年初疫情最严峻的时候,也不例外。

5 “当了一回病人,心态变了”

长年扎在病房的陈俊抛,去年却罕见地有大半年的时间不见身影。他只和病人说,“出差了,要去趟远门。”只有知情人了解,期间他经历了什么。

2018年底,陈俊抛主任感到身体不适,后诊断为白血病。他住进了医院接受治疗,并于2019年4月成功接受骨髓移植。医生嘱咐他,移植后的半年需静养。

所幸,陈俊抛主任康复顺利,一切指标向好。移植后2个月出院,闲不下来的他就往科室跑。“有好几个病人一直在等我,没见到我就不肯住院。”大病初愈的他一个星期到科室现身1-2次,为的就是给病人送颗“定心丸”。

被他记挂着的病人,也在记挂着他。陈俊抛主任住院期间,有几个得知消息的病人专门去看望他,还有专程从汕头赶来的。有些跟随他多年的病人,时不时来个电话,跟他唠唠近况,说要带他出去玩。

为重症肌无力病患做神经检查

“4年前准备退休,几位领导把我留下了;这次生病,我已经准备好请辞了,可病人需要我,我又留下了。”2019年底,复查指标全部恢复正常,陈俊抛带着众人的期盼回归了,扎入病房依旧干劲满满。

科里细心的医生发现,主任比以前更“暖”了,对待病人几乎是“有求必应”。

“我自己当了一回病人,要说有什么改变,就是心态变了。”陈俊抛主任说,感觉更能理解病人的心情了,比如说迫切想知道检查结果,会惊慌会无助,“对于合理的要求,医生要尽量满足他们,要用病人能接受的方式,和他们讲清楚病情。”

手机号码公开,办公室的门常开,笑容常在,陈俊抛主任对病人“不设障”,“只要病人需要我,我就一直干到老。”

专家介绍

陈俊抛

主任医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国医德标兵、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负责人。曾任珠江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担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理事会常务理事;2008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全国医德标兵”。近年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了《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治疗学》、《痴呆治疗学》、《临床神经疾病诊断学》等专著。

医疗擅长: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脱髓鞘疾病、癫痫、痴呆、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病症的诊治,尤其对脑血管病、痴呆的治疗、预防有很深的造诣。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