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
【科学网】首次证实弓形虫丢失顶质体后可体外补充代谢物获得拯救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彭鸿娟团队同合作者,首次证实丢失了顶质体这一细胞器的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以通过在体外补充顶质体主要代谢通路的相关代谢产物,原本失去的增殖能力得以恢复,并在此特殊培养基中无限期生存与增殖。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弓形虫顶体质体中代谢通路示意图。研究团队供图刚地弓形虫是一种细胞内寄生…
-
【健康报】医学科研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
当前,卫生健康科研工作既要拓宽视野,瞄准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科技前沿,整合多方力量,加强科研能力的广度;又要甘坐冷板凳,以“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决心,重点攻坚重大科学问题、原创性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体现科研能力的深度。3月7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两会精英汇”以“科研能力提升”为主题,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共同为卫生健康科研能力提升…
-
【羊城晚报】“视力小偷”如何“捉拿归案”?AI将助力诊疗青光眼|世界青光眼周
3月9日至15日是第18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青光眼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所以,青光眼也被称为“视力的小偷”。为响应“早筛早查,守护光明”的全球倡议,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眼科3月10日在医院门诊广场举办义诊活动,为市民提供免费青光眼筛查、眼健康科普宣教及个性化诊疗建议。义诊现场,医护为就诊市民评估青…
-
【羊城晚报】“杏林暖阳美医生”程治平:以“橙心”传递温情,常怀医者仁心
“活动刚开始就有十年前认识的西藏医生主动帮我转发、拉动‘献花’,让我尤为感动。”3月8日,当羊城晚报记者将“杏林暖阳美医生”的获奖证书送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康复理疗科主治医师程治平医生手上时,她立刻连发了两条朋友圈。她在分享中写道:“很多朋友主动帮我转发、拉票,我感觉这本身已经是我人生的大奖了!感谢医院、感谢羊城晚报,给我这个机会让我重新认识我人生中重要的…
-
【人民日报】提前10-15年揪出“隐匿病灶”,阿尔茨海默病诊断迎来突破
3月4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启用国内获批的Aβ-PET(β-淀粉样蛋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剂氟贝他苯注射液,通过无创影像技术,直接“锁定”患者脑内的致病蛋白沉积。据了解,这一技术不仅将诊断窗口提前至症状出现前10-15年,还可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的疗效监测,成为国内阿尔茨海默病精准诊疗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李扬出诊“以前确诊阿尔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