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学校首页 > 科研 > 正文

毛琛团队在《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新冠研究重要成果

时间:2020-08-25 20:22:39  来源:   编辑:张淼  作者:刘丹  点击:

近日,《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内科学年鉴, IF=21.317)在线发表了公共卫生学院毛琛团队与广州市疾控中心合作的题为“Contact Settings and Risk for Transmission in 3410 Close Contacts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Guangzhou, Chin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研究成果(https://www.acpjournals.org/doi/10.7326/M20-2671#t3-M202671)。广州市疾控中心罗雷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公共卫生学院刘丹博士后、广州市疾控中心廖鑫隆医师、公卫学院吴娴波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公卫学院毛琛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广州市疾控马钰主管医师、广州妇儿中心唐金陵教授、广州市疾控韩志刚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在方法学部分详细介绍了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流程,包括COVID-19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与管理等、接触方式的分类及基于大数据追踪公共交通工具密接者等内容。广州市2020年1月13日到3月6日期间共追踪到3410例密接者,共有127人被确诊为续发病例,二代续发率为3.7%;其中8人为无症状感染者,二代续发率较低,为0.2%;119人为有症状感染者。

在评估不同的接触场景时,家庭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且传播风险最大,二代续发率最高(10.3%);而医疗机构暴露(1.0%)和公共交通工具暴露(0.1%)的传播风险较小,为复工复学提供数据支持及政策制定依据。该研究评估了COVID-19病例疾病不同严重程度的传播风险,发现疾病越严重、有发烧、咳嗽的病例传播风险较大,该结果支持了WHO的观点,即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疫情动态的主要驱动因素。

面对持续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抗击疫情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该研究就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不同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不同严重程度COVID-19病例的传播风险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等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攻关,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出积极贡献,也为全球就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相关科学问题提供了中国证据。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