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学校首页 > 医疗 > 正文

66岁老人突发心梗 五附院31分钟开通血管化险为夷

时间:2019-03-18 20:40:34  来源:五附院   编辑:张淼  作者:秦新立、黄晓桥  点击:

   “有一位急性心梗病人需要紧急救治,大家立即行动!”3月6日早上6时44分,五附院急诊科主任高勇在“胸痛会诊微信群”看到从化区太平镇一名急性心梗患者的信息后,马上通知相关人员展开快速救治。

患者从进院到开通闭塞的心脏血管只用了31分钟,创下了五附院“D2B时间”(即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的时间,是急性心梗病人能否及时获救的一项重要指标)新纪录.“D2B时间”的国际抢救标准是90分钟,而31分钟只相当于国际标准的三分之一。

突患疾病,急救“一键启动”

当天早上6时10分,五附院急诊科接到120急救电话,称太平镇神岗村一位66岁患者胸痛难忍要到医院就诊。急救人员立即前往。

6时40分,急救人员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可能。医生将心电图通过手机传送到“南医五院胸痛会诊微信群”。

6时43分,五附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医生张利洪在群里看到信息,了解到患者的病情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8年的高血压病史、2年糖尿病病史,还有多次脑梗死病史,此次患病性命攸关,十分紧急。他迅速“一键启动”胸痛救治流程。

此时,在胸痛会诊微信群中的高勇主任、心血管内科专家盛小刚教授、江志忠主任、陈刚主任和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介入科48位医护人员都同时接收到这一信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生命争夺战打响了。

网络联动,“微信群”调度救护

6时55分,在急救车返回途中,急诊科医生叶煜强快速完成各项用药和术前准备工作。他一边认真监护病人,一边把相关信息传回医院胸痛中心,并按照指示完成术前初步谈话。

尽管患者发病在清晨,还不到上班时间,但是当看到“启动”信息后,心血管内科一区医生蓝忠和介入科护士夏慧美顾不上吃早饭,在7点5分就已经赶到了医院。

此时,急诊科医生白智维已经按前方传回的信息建立电子病历、开好住院证,急诊护士亲自跑到登记处办好住院手续。这一切均在高勇、盛小刚、江志忠和陈刚几位主任的“后台”监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哪个环节稍有不畅,他们会立即协调解决。

高效处置,31分钟开通血管

7点20分,患者到达医院,一切抢救准备工作均已完成,救护车绕行急诊科和监护病房(CCU),直接把病人送到导管室(介入手术室)。由于准备充分,医护人员迅速给患者实施了冠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闭塞的心脏血管被成功开通,从病人进入医院大门(Door)到血管开通(Balloon)的时间(D2B)仅用了31分钟,远远低于90分钟的国际标准。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终于脱离了危险,被送至CCU病房监护。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于3月11日康复出院。

团队协作,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

从患者入院到最后成功开通血管、实施手术,将他从“鬼门关”上“拽”回来仅用时31分钟。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患者转危为安,这与南医五院医护人员在救治前后通过“胸痛中心会诊微信群”的沟通、协调、调度密不可分,得益于在整个抢救流程中,各个专业医护人员精诚合作、紧密配合编织出无缝衔接的救治网络。

据了解,近年来患心脏、胸部疾病的人群逐渐增多,五附院于2017年8月成立胸痛中心。通过院前急救医疗与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及医院内部多学科(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心胸外科、消化科、呼吸内科等)合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评估和治疗。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诊治急性胸痛患者近3000例,急诊介入手术抢救心肌梗死患者200多例。

据介绍,心脏、胸部疾病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如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往往会危急生命,或给患者今后的生活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只有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为病人开通闭塞的血管,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抢救患者的生命。五附院胸痛中心将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以患心为己心,以患安为己任,不断提高救治水平,为患者建立快速畅通的生命通道。


又讯:58岁的李伯怎么也没想到,命运会给他开这么大一个玩笑。有生以来很少遇到危险的他,去水田里干活时却不幸被侧翻的机动车压在了下面,不仅身体无法动弹,还一直被浸泡在水里。钻心的疼痛和几乎冻僵的身体让他对生命陷入了绝望。就在这时,围绕着他开展的一场暖心急救开始了……

“喂,是南医五院吗?鳌头镇铺锦小学附近一辆农用三轮车翻倒了,司机被压在车下不能动,你们赶快来救救他吧!”

3月8日中午12时许,正在值班的五附院急诊科护士徐丽莎突然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她,立刻派医护人员急救。

医生孟越、护士杨坤彦和两名担架工接到通知后,马上放下碗筷,火速登上救护车向现场驰援。

雨越下越大,医护人员的心也更加焦急。他们担心,患者在身心都受到重创,并且一直浸泡在水里的情况下,生命能否支撑到他们赶到。

尽管他们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当他们赶到现场时,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只见眼前一片水汪汪的田地,根本不见一个人影。只得又与伤者的家人联系,才得知事发现场在前方一处较远的田地。

    田间的小路泥泞,车辆无法行驶,医护人员就索性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徒步向前。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半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一辆侧翻的农用三轮车。

伤情就是命令!他们不顾脚下湿滑,迅速朝现场跑去。在三轮车的一侧,他们看到了伤者的右腿正被压在车的下面,由于长时间被冷水浸泡,脸部和手脚都冻得发紫发青,身体瑟瑟发抖。

医护人员立刻与闻讯赶来的患者家属、村民一起合力将三轮车移开。同时安抚伤者的情绪,询问他情况,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定患者为右下小腿骨折,孟越医生用剪刀小心翼翼地把患者的水鞋剪烂,用夹板固定他的右下肢板,以免搬动中给他造成二次伤害。

在北方长大的孟越医生,此前从未下水稻田。作为医生,他也清楚稻田里的田螺常带寄生虫,一旦被叮咬会有感染血吸虫病的危险。但此时他完全顾不得这些,二话不说,急匆匆就下了水稻田。

在家属和村民的帮助下,医护人员把伤者移出水田,小心翼翼地沿着湿滑的小路向救护车赶去。抬到救护车上后,医护人员立刻给他盖上厚厚的被子,让他的身体渐渐有了暖意。

“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来,这么冷的天气,真不敢想象我父亲会怎样,现在想想都觉得害怕。”李伯的儿子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还不时鞠躬感谢。

来不及清理身上的泥土,急救小组的成员已经跳上救护车,风驰电掣般返回医院......

13时38分,患者被成功送回医院救治。经过仔细检查,患者的伤情为右胫骨平台骨折。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后,李伯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但右小腿仍然肿胀并带有水泡,要等到小腿消肿,软组织恢复后才能施行手术。

“要不是医护人员及时赶到,我恐怕连躺在这里的机会都没有了!”3月12日,在五附院创伤骨科病房,李伯回忆起那刻骨铭心的一幕,不住地感谢医护人员。当他不幸被车压在下面后,及时给儿子打了电话,他儿子赶到田地发现事情紧急后拨打了急救电话,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