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一辆南海医院的救护车从里水出发,跨越260多公里,将一对在医院住了将近两个月的母子送回了老家广西梧州岑溪市。这场跨省送人的举动背后,隐藏着一个略带悲情,而又有着人间大爱的故事。
苦命产妇每晚走廊过夜
时间指针拨回到今年10月10日凌晨4:20左右,南海医院急诊科接到一个在家生产,全身苍白,四肢瘫软,体重只有1.43kg,身长39cm的早产儿,
经过值班医生详细检查,初步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本报曾于11月20日作相关报道《全力抢救早产儿用心温暖困窘产妇》)
随同婴儿小鹏一同抵达医院的,还有他的母亲阿丽,经过医院的日夜悉心照料,小鹏终于迈过鬼门关,健康成长起来。
这时阿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她老家远在广西,在里水无亲无故,最该在身旁的老公却远在东莞,对两母子的事情充耳不闻,医护人员多次联系未果。阿丽只能每天晚上睡在住院部外的走廊沙发里,靠着医护人员每天给她带饭维持生活。
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唯有向里水妇联求助,社工上门了解后发现阿丽没有在里水的居住证,不属于救助的对象,但社工仍向多方为阿丽寻求帮助,希望可以帮到这个命苦的女人。
两百余公里传递里水大爱
直到11月17日晚,医院儿科医生叶依娜正在值夜班,发现阿丽已经一整天没吃饭了,于是上前跟阿丽拉家常。这晚的阿丽似乎跟往常有些不一样,看到叶依娜走了过来,主动往她身上挪了一下,竟主动搭腔,说了很多她在家里的事。在此之前,阿丽总是对自己的情况只字不提。阿丽说,她们一家十多口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家人对她多番打骂人……一个在农村生活,苦苦挣扎的可怜少女形象出现在叶医生脑海,这时她才明白,阿丽是个不忍遭受婆家压迫而选择逃离的年轻妈妈。一个多小时的倾诉衷肠,眼前的饭一口没动,由于担心她的身体,叶医生多次让她先吃一口饭,但阿丽却始终不肯。两人就这样在儿科住院部的外面坐了好久。
听了阿丽的故事,儿科医护人员们都更加心疼这个无助的女人。然而,让大家都没想到的是,阿丽出现了幻听、幻觉。医务人员给她打包的饭一动不动。经常坐在沙发上自言自语,甚至大声喊叫:“别打我!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经过医院精神心理科医生诊断,阿丽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还有被害妄想。
没人知道她是否有精神病史,还是孤苦一人守候孩子,受到太大的刺激,才突然变了个人。由于阿丽的变化,儿科值班的医护人员经常整晚都不敢休息,这也把医院吓坏了,特地加强了监控和人员配置,以防发生意外。
这时候,小鹏的情况已经稳定,可以出院了,但阿丽的情况却还得不到解决,精神病人怎么照顾婴儿?医院工作人员先后求助救助站、派出所等,均未能得到妥善解决。而让人欣慰的是,阿丽在后期精神病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也给了大家一丝信心。
多方沟通后,医院决定送阿丽母子回广西老家,无论如何,那里也有她的娘家和夫家在,终归有家人的照顾。就这样,12月14日上午,一组由医生、警察、救助站等组成的五人小组,带着阿丽母子踏上了回家的路。
多方沟通感动老人终接纳
爱心小组一行五人首先来到了阿丽的娘家,眼前的情景让大家都惊呆了。阿丽娘家只有父母二人居住,父亲长期酗酒,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家里是家徒四壁,生活困难,眼看这家也没能力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五人又辗转到了阿丽的婆家,谁料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一家十多口人住在一间老房子里,光是小孩子就有12个,家中一片混乱,老太太看到阿丽回来就开始不停地骂。”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叶医生也是一阵心酸,唯有跟警察一起对老人一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接纳阿丽母子。
“这么小的婴儿,没人照顾他就不能健康成长,你看他长得多可爱,他也很聪明乖巧的。”叶医生对老人讲述了这两个多月来医护人员如何细心照顾阿丽母子的事,还给老人看了他们在路上给婴儿买的足够他两月使用的婴儿用品,警察则引用法律知识对老人进行法理教育,在众人的解释劝说下,老人逐渐接纳了阿丽母子,向叶医生等人咨询起婴儿入户口等事宜了。
看到老人能接受阿丽母子,大伙儿都很高兴,两个多月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临行前,叶医生跟阿丽说“叶医生要走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一直精神状态不佳的阿丽眼泪忽然就夺眶而出了,两个月以来的细心照顾,她还是懂的。
踏上回里水的归途,叶医生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科室在医院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对母子俩长达两个多月的爱心照护,如在寒冷的冬日送去的一束束暖阳,温暖着他们。愿他们回归家庭后,一切安好。”
阿丽母子的事只是偌大一个医院中众多故事的其中一个,体现的正是医护工作者仁心仁德的职业操守以及心中大爱的道德情操。就像叶医生说的:“做医生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把病人放在心里,尽能力帮助到病人,这才是一个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