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珠江医院胸外科联合多学科,连续为两例“高龄、高危”的特殊肺癌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治疗。
87岁高龄患者成功进行肺癌切除
当日接受手术的第一位肺癌患者是一位携带起搏器合并冠心病的87岁高龄女性。该患者在入院前10年曾因冠心病、窦房结功能障碍在外院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此外,患者还曾因胸椎骨折,在外院接受过骨水泥植入。
此次,患者因半个月前发现右中肺结节入院。此前在外院就诊,由于高龄以及合并诸多心脏疾病,被认定风险太大无法手术,后经介绍前来珠江医院。该患者入院后,科室主任陈群清带领团队随即开展各项针对性的术前检查,同时给予患者营养心肌、调整抗凝、呼吸功能锻炼等准备。
在详细评估患者心脏功能、肺功能以及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后,医疗组综合患者全身情况为患者制定了胸腔镜下右中肺癌根治术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围术期的抗凝、起搏器频率调整、围术期心肺功能维护等进行了细致的安排。按照既定计划,术前晚心内科为患者进行了起搏器程控调频。手术当日,麻醉科、手术室严阵以待,梁启波教授全程保驾护航,手术组医师顺利为患者进行了微创胸腔镜下右中肺叶切除和纵膈淋巴结清扫,手术圆满成功。
200斤超重肺癌患者顺利摘除肿瘤
当日进行的第二例手术患者,是一位体重超过200斤的70岁超重女性。该患者因“体检中发现左上肺舌段占位4天”。入院前,患者CT提示左上肺舌段占位,大小约3.5cm×2.5cm,考虑可能是肺癌,需要入院确诊并手术。
然而,这位患者的特殊性在于重度肥胖——身高157cm,体重高达208斤,BMI指数42.2(正常值范围为18.5-23.9)。因严重肥胖平时难以下地活动,患者多数时间需要卧床,晚上也因为过于膨大的腹部挤压胸部难以平卧入睡。不仅如此,术前检查还发现患者双下肢有深静脉血栓。这意味着手术麻醉、体位摆放、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等都面临极大的挑战。
在快速完成该患者的术前各项检查后,医疗组对患者的手术可行性和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先进行了抗凝治疗。护理组在护士长余艳的带领下,为患者设定了详细的快速康复护理方案,并联合康复理疗科提前介入进行肺康复锻炼,患者在入院第5天,就能主动自行下地活动,复测通气功能,相比入院时有了明显改善。
在术前评估和拟定手术方案时,陈群清主任结合患者的心肺功能检查结果以及肺部结节血管三维成像资料,提出单孔腔镜下亚肺叶切除的手术治疗方案,力争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单孔腔镜由于创伤小,还有助于减少术后切口的疼痛,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面对体重严重超标的高龄患者,麻醉科手术室也做足了准备,梁启波教授为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导管置入及麻醉诱导,手术室护士施思为患者准备了特殊的体位摆放装置。一切准备就绪后,陈群清主任带领手术组医生依靠术前准确的三维成像和详细制定的手术规范方案,仅用时30分钟就为患者完成了亚肺叶肿瘤切除术。术后患者顺利脱机拔管。

▲陈群清主任带领手术组医生为患者实施手术
多学科协作,让更多患者获益
这两例高龄、高危肺癌患者手术的顺利实施,是胸外科近年来实施多学科协作的集中体现。胸外科自2019年10月独立成科以来,响应医院的号召,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和方向上加强院内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胸部肿瘤治疗方面,连续组织了珠江专科联盟肺癌MDT论坛、珠江专科联盟食管癌MDT论坛,并将MDT建设经验下沉和推广,组织医院肺癌MDT专家团队前往高州市人民医院(珠江医院“组团式帮扶单位”),共同举办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肺癌规范化治疗学习班”。
在胸部手术围术期管理方面,科室重视科室间协作和加速康复外科(ERAS)工作,先后联合麻醉科、康复理疗科以及营养科等相关科室成立了食管癌ERAS小组和肺部ERAS小组。根据食管及肺部疾病围术期的康复特点,科室组织制定了一系列快速康复方案,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20年11月通过全国胸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标准病房认证,并作为广东省内仅有的五个示范基地之一获得授牌。


▲ ERAS示范病房和ERAS示范基地
这两例高龄、高危肺癌手术的成功实施,也是近期科室党支部党史学习的成果。为响应医院党委的号召和动员,心胸外科党支部组织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生活会,通过学习党史,支部全体党员表示,将结合科室年度工作目标和自身岗位,学党史、悟思想,大力传承党在挫折困境中不断创新发展的不屈不挠精神;强化在困难面前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在科室建设和为患者服务中,积极办实事、努力开新局。这两例高龄、高危患者的成功救治,正是科室医疗组和护理组在支部的号召和引领下,迎难而上、敢于担当的结果。在今后的工作中,胸外科将继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实现医院“十四五规划”目标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