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广州日报】王华:归来仍忆铁马冰河,休整更待随时再战

时间:2020-04-01 22:01:11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张淼  作者:  点击:

战疫58天心语:感谢武汉人民的付出,这段战疫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期待彻底松开口罩,自由感受明媚阳光樱花盛放的日子尽快到来。

王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副主任、广东第一批援助武汉珠江医院医疗队队长、从事呼吸疾病和重症监护工作20多年,2003年“广州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东省委省政府特记三等功获得者。

抗非典荣立三等功,战新冠再赴最前线。从事呼吸疾病和重症监护工作20多年的王华,作为广东最早一批援鄂医疗队之一的珠江医院医疗队队长,对口支援汉口医院重症病区。身为专家组成员,王华深度参与了制定改善医疗流程、病区管理细则、护理流程和感控流程的全程,提出使用“制氧机+储氧面罩”、“氧气瓶+无创呼吸机”等各种方法缓解供氧难题,率队一起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经过两个月奋战,广东医疗队的治愈率超过针对同类型重症患者的平均水平。身为珠江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王华同时又是队员们的“大家长”,“任务结束后,要把所有队员平平安安、一个不落地带回家”的使命如今已完成。

休整中的王华回忆起两个多月来的惊心动魄依然感触很深。虽然“总算能有更多时间脱下口罩,呼吸新鲜的空气”,他却仍密切关注着疫情,牵挂着回到医院后的各种工作,并随时准备着再战——“目前输入性病例仍在增加,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若有援外任务,已随时做好准备。”

除夕出征:82岁老母亲给他发红包保平安

“祝大家过个祥和的春节,俺要去武汉了!” 1月24日大年三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副主任王华在家里的微信群里说了这么几句话,就毅然收拾行李,与队友们紧急集结,飞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中心——武汉市。

从事呼吸疾病和重症监护工作20多年的王华,年前本来很早就买好初二的机票,准备与爱人一起回内蒙古看老人。然而,眼见疫情越来越重,都是临床医生的夫妻俩深知责任重大,便毅然退掉机票,留守岗位。

大年三十中午一点半,正在医院值班的王华接到通知,要组队支援武汉,当晚就出发。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王华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我们都是搞重症的,平时传染性很强的甲流、禽流感时不时都会见到,也参加过‘非典’,这个时候当然责无旁贷,也不会慌张。”王华说。

据了解,早在2003年,王华就因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被广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广州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被广东省委省政府特记三等功。

因为他的特殊经历,加上丰富的呼吸疾病和重症监护工作经验,王华获批加入医院队的同时,被医院任命为医疗队队长。

时间紧、任务急,下午接到通知、晚上即刻出发,来不及与家里人好好道别的王华,在家里的微信群发了条消息报告行踪。当天正是王华82岁母亲的生日,母亲很支持儿子的决定,还特意给他包了1000元的红包“保平安”。

接管重症:临危不乱迅速重建医疗秩序

作为最早一批援鄂医疗队,珠江医院所在的广东医疗队,任务是整建制接管武汉市汉口医院的住院病区。

彼时的汉口医院已超负荷运转,500多张床,只有100多位医生,开设了10个发热门诊,每天接待患者达1500多人。即便是三班倒,医护力量也严重不足。整个医院几乎全是病人和家属,排十几个小时队能拿到药、打上针算已属幸运。此外,医院的后勤、保安等人员基本都脱岗,医院里的污物、病房的清洁,医用物资的洗清和消毒等工作,大部分都需要医护人员自行处理。“那种感觉,就像把我们投入到一个病毒的荒野里。”虽然已经回到广东,可以稍稍放松心里绷紧了那么多天的弦,可是回忆起刚到汉口医院的情景,王华依然有点感慨。

刚到武汉接受完培训,王华作为珠江医院医疗队队长,与其他专家组成员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查看病房条件、防护情况和病人病情,因地制宜,制定医疗队防护及病人治疗措施。

感控专家首先进行病区内部的科学改造,医生自己动手清理大量医疗废物,洗消防护用品,对患者进行封闭管理,此外,向上级反映管理问题,恢复后勤保障。几天后,病区理顺了,救治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此后,王华与专家组成员一起,持续不断改善医疗流程、病区管理细则、护理流程和感控流程,医疗队工作效率越来越高。

救急救命:啃硬骨头解决供氧难题

理顺病区并不是难题,最让王华揪心的,是氧气设施不足。汉口医院是重症收治点,接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大部分患者都需要吸氧,结果发现该院氧气、氧压严重不足。针对患者的治疗只能开展初级的呼吸支持,做不到高级治疗。“病人呼吸窘迫很难受,但我们又没有别的措施来帮助他们,这是最无助也是最无奈的。”王华说。

于是,医疗队迅速聚焦到改善氧供上。在硬件上改造供氧系统,工程难度大,时间长,患者等不起,王华和大家一起,四处募集氧气瓶、募集制氧机。对于一些需要吸更高浓度氧气的患者,珠江医院医疗队提出并募集了储氧面罩,配合制氧机使用,氧气瓶配合无创通气和高流量通气。后来发现,这些方式明显改善吸氧效果。有一个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30%多升高到80%-90%。

供氧难题逐渐解决,硬骨头“啃”下来了,阶段性治疗成果越来越明显。经过了一个月的努力,到2月23日,广东医疗队接管的病区共收治病人159例,65%是重症和危重症,85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治愈率53.5%,剩余病人的病情均在好转之中。随着一批又一批支援力量的加入、火神山、雷神山、各大方舱医院的陆续使用,分流一大部分患者之后,汉口医院这个“风暴眼”的压力终于得到了缓解。“广东医疗队的治愈率超过当时救治同类型重症患者的平均水平。”王华回忆说。

平安归来:休整中并未停止工作随时准备着再次出征

自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抵达武汉,到3月20日归来,王华所带领的珠江医院医疗队已经在汉口医院连续奋战了58天。除了每天高强度的重症患者临床救治工作,身为队长的王华,还比其他队员多了一份使命与责任,那就是要把所有15名队员完完整整地带回家。

今年50多岁的王华在医疗队里最年长,所以也是队员的“大家长”,大家亲切地喊他“王大大”。在救治病人的同时,王华不断提醒、督促大家做好个人防护,认真地检查医护人员的防护设备是否齐全。“要保证每一位队员带着使命来,平平安安地回家”,王华说。

尽管每天工作任务很重,但他仍时刻关注同行队员身心情况。医疗队刚接管病房那段时间,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很多患者病情危重,医疗和防护条件又比预想差,部分队员出现较重的心理负担,失落、焦虑、恐惧,有的年轻人彻夜难眠,有人还出现呕吐腹泻等机体反应。王华多次开导,时时加油打气。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王华便安排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君与队员吴锡平做好观察与登记。临时党支部此时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及时召开会议稳定军心,强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到这里就是来战斗的,不要再和以前比!”“说不担心都是假的。谁都有担心自己感染倒下的那些念头在心里闪过。广东开过来的几辆负压救护车就在驻地楼下压阵,我会跟他们说,如果倒下了,一定把你们送回广东,不会留下一个。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两辆救护车也为提振士气出了大力。”王华半开玩笑地说。

后来,队员们很快适应了一切,病房里的工作越来越顺手,“战友”们配合起来更有默契了,病危的患者越来越少,病房里的氛围也越来越轻松了。“我们都说好了,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誓要与病毒抗战到底!”王华说。

3月22日,完成了阶段性任务的广东第一批医疗队,顺利回撤休整。王华也践行了“一个不能少,平安回家”的使命。但休整中的王华并没有彻底松懈下来——这些日子的工作要总结,资料要整理;后方耽搁的工作要补回,停滞的科研项目要继续;研究生即将毕业论文要修改;休整结束后,还要马上回到医院继续投入院内防控的工作……另外,眼下全球防控形势严峻,国家也有援外部署,王华坦言——已做好思想准备,随时响应号召再次出征。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