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志愿者】应佳栩:让志愿精神融入日常

时间:2019-05-10 22:33:56  来源:   编辑:张淼  作者:  点击:

应佳栩,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学生,曾获院级志愿者积极分子,2018年校优秀志愿者,一星志愿者。

应佳栩自小便怀着一颗帮助他人的热忱之心,进入大学后更是一心选择加入与志愿服务相关的组织,从参加学院团委的青年工作部,到加入校青协的媒体宣传部,从参与志愿活动,到组织志愿活动,她在公益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诠释了志愿者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更多的人带去了温暖。

“你好,我们是知行书院志愿者,请问有废品吗?”应佳栩和青工部的成员推行绿色环保,拎着大大的袋子在春晖楼间穿梭,耐心地敲响一间一间的门。他们将纸箱展开整理好,把易拉罐与塑料瓶进行分类,同时还对宿舍进行活动宣传。“我们青工部每周都要收废品,你会不会嫌脏嫌累?”这是她进行部门面试时当时部长问她的问题,她说不会,在后来的工作中她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几乎从不缺席废品回收活动。

在“收集废品”过程中,她观察到有时易拉罐里面还有残留的饮料,递出来的纸箱里还有宿舍的垃圾,还有一些同学将不在回收废品范围内的泡沫塑料等也放在门口,这让她意识到了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在公益一条街活动中,应佳栩作为负责人之一,在学院青工部的摊位设置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小游戏,帮助同学们对垃圾分类有更好的认识。

令应佳栩收获最多、感悟最深的志愿活动,是大二暑假在梅州硝芳进行的为期二十天的支教活动。她带的初一班中有一位沉默但又调皮的男生,对学习十分缺乏兴趣,并且常常“惹祸”。应佳栩通过家访活动了解到,这名同学跟着外婆生活,外婆一人要照顾八个小孩。应佳栩开始有针对性地与这名学生进行多次沟通,重点关注他的动态,运用心理学等方面知识,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在支教活动接近尾声时,应佳栩收到了这位男生给她的信件:“支教就像一列火车到站,我也要下站了,感谢老师这些天包容我的任性,一直都相信我。”孩子其实很敏感,他们一些较为偏激的行为,只是缺少一种方式引导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一方面或许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的亲情缺失,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所造成,而作为志愿者能做的,也只是尽己所能用正面积极的话语以及道理去引导学生,在让他们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学会用宽容正面地态度去鼓励他们,既不一昧地批评,也不盲目地偏袒,尊重与包容,是这次支教教会应佳栩的。

在大学期间,应佳栩加入了青协。她体会到完成一项志愿活动的不易,也感受到志愿精神的可贵。在媒体宣传部工作期间,她编辑了大量传递志愿精神的微信推文。在青协,她了解到更多做志愿的形式,导医、马岗小学第二课堂、荧光夜跑……志愿形式是多样的,但其中所蕴含的无私服务的精神如出一辙。在志愿活动中,应佳栩遇见过迷茫,思考,亦从中学到了许多。

在梅州硝芳支教期间,面对初一的一群“熊孩子”,短短二十天究竟能给那些孩子们带来什么?而对他们来说支教者带给他们的改变,又究竟是好是坏?恰如所在客家大学生心心筑梦支教队队训所言,“心心之火,但求点亮心灯”,志愿者所传递的正能量,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与包容,可能恰是他们生活中所缺乏所需要的。而在志愿者团体中所感受到的团结与归属感,亦是让她坚定于公益的一大原因。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志愿者不只是遥远的“尽己所能,扶危济困”,捡起路边的垃圾,扶起倒地的单车,给别人一个充满善意的微笑,同样是志愿精神的一部分。应佳栩会在地铁站为拎行李的路人搭把手,会在开门关门时为后面的同学扶一下门,会将路边的垃圾拾起放入垃圾桶,志愿精神早已一点点融入她的日常生活。

广州校区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1063号

顺德校区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马岗大道33号

粤ICP备05084331号  南方医科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