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指引下,为了贯彻落实学校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坚持以创新为原动力,着力内部治理结构、人才、资源配置”的重要突破,促进学校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快速提升学校科技核心竞争力,南方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于2015年12月新建成立。现有大型仪器设备三十余台(套),员工19人,分别通过中央控制、物质结构解析、分子医学、形态学和医学成像等设备模块,满足全校范围在基础与临床医学研究中对于高技术支撑的需求。
管理部门、全校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师生都对这个高技术设备平台寄予了殷切期望,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中心成立以来,从无到有。在全校同事的帮助和支持下,支撑管理系统和各项流程逐渐完善,各技术模块逐渐成熟,技术人员不断成长。中心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保障设备安全,助力课题研究,推动科研发展,还承担了研究生教学任务,指导学生使用高级生物医学仪器进行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心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一点一滴,匠心巧手,与全校科技工作者一起共同编织科技创新的南医梦。
把中心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悉心打理
作为中心管家,中心的事情,大到整个实验室的监控系统和实验预约系统的管理,小到订水和卫生清洁,都是由中央控制模块(以下简称中控)的三位老师操持。中心实验室预约网站、大厅动态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等是我们中心对外开放的窗口,中控的老师对此非常重视,不断完善网站内容,定期更新公众号,以求准确、及时地向广大师生传达有用的信息。中心的所有仪器都是需要先经过网上预约才能获得使用权限,对于老师同学在注册和预约中遇到的问题,中控的老师得知后都第一时间给他们解决。目前,在中心实验室网站上注册的总人数已达1359人,每一份注册申请都需要中控的老师审核通过。
中控模块不仅很好地为实验者搭建了来中心做实验的桥梁,更是中心各个实验模块强有力的后盾。各个模块的老师只要把实验室基础硬件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中控,中控的老师就会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例如实验室的温湿度不能达到设备的安放要求,中控的老师了解情况后立马向学校打报告,申请加装独立空调和抽湿机。因为实验室是新装修的,要加装独立空调和抽湿机有一定难度,但经过中控的老师积极沟通和协调,最终得到学校的批准安装。二十多台独立空调的安装,中控的老师一一跟进落实。由于实验室没有预留抽湿机的排水管,中控的老师需要请学校水电班帮忙安装。排水管安装后由于抽湿机的排水口位置太低不利于排水,需要用架子垫高抽湿机,中控的老师又在网上购买了不锈钢架子,一个个手工拼装好之后送到实验室的各个房间。中控的老师把中心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悉心打理。
用好高精尖研究设备,就要坚持不断学习
熟悉仪器是用好的仪器的基础。小动物磁共振作为中心实验室最复杂的一台设备,具有高场强、多梯度场、高精度超导磁体等特点。要想用好它,必须首先要熟悉它的一切。从安装流程、机房选址、场地技术指标等,我们与它的故事就已经开始了。我们跟随工程师参与进安装调试工作,熟悉硬件设备,学会使用操作仪器,谨记仪器维护要点,保证核磁的正常运转和图像质量。
用好仪器需要不断学习与进步,人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医学成像技术实验模块的多模式成像、小动物超声影像、小动物磁共振成像、辐照仪等设备应用范围广泛,不同的实验有着不同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些实验需求,查阅文献,查找资料,数据调整,不断的学习和尝试,尽全力做出好的数据。每一次不同的实验都是一次新的挑战,用好仪器做出好的实验数据是我们前进的目标。
台风天冒着风雨也要守护设备的安全
设备安全是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维护设备安全是我们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各套设备的SOP进行维护和操作,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越是高端的仪器,越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像流式分选系统,为了保证分选出来的细胞的纯度,在分选前仪器需要经过精密的校准,在分选结束后需要对系统进行维护,以保障下一次分选的顺利进行。有的时候只有一个样品,分析时间只需要十分钟,但老师仍然需要额外花两小时以上的时间去维护。又比如质谱仪,按照维护周期表,每天、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半年、每年都需要对仪器进行不同内容的维护。维护工作繁琐而耗时,负责的老师均能按照周期表一项不漏地严格执行。
质谱仪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除了春节,其余时间均不关机。夏天是用电的高峰期,中心所在的生科楼时不时会因超负荷用电,导致总电源电箱因为温度过高而跳闸。有一次凌晨四点,物质结构解析模块的老师,突然接到了值班保安打过来的电话,“学校生科楼停电了,你需不需要过来看一下你的设备?”。他闻讯立马赶到实验室,查看仪器状态,看到设备还有不间断电源在支撑,暂时没有什么问题,绷紧的心暂时得到了缓解。之后,他又打电话到水电班了解停电原因及处理进展,守在设备旁边,直到恢复供电才放心离开。
9月16号超强台风“山竹”在广东登陆。台风来临前,中心全体成员积极做好防御工作。9月15号晚上六点,值班老师检查完最后一间实验室,确保所有的空调和抽湿机排水没有问题才离开。9月16号早上再次检查实验室排查安全隐患,发现一台设备仍在运行分析之前用户提交的序列样品。原来是负责老师冒着风雨一大早已赶到中心。为了预防台风期间突然停电对仪器造成的损害,同时确保实验任务顺利完成,她一直守护到实验结束才关机离开。
耳根太软,为学生一声请求加班至深夜也毫无怨言
“老师可不可以帮我拍多一张片子?”,“老师可不可以帮我分多一组细胞?”,“老师,我这个实验是按时间点来观察的,您能不能在今晚十二点和明天早上六点过来给我拍一下?”,在快到下班的时候,经常有同学因为没能在预约的时间段内完成实验,而恳请老师帮忙加班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都不忍心拒绝,想到同学们制作样品的艰辛和论文的压力,老师都会牺牲自己的下班时间给同学完成实验。在完成后同学的一句“谢谢”,老师会觉得之前付出的都是值得的。
形态学实验模块的倒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正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分选系统是预约的热门仪器,在提前一个星期的晚上十点开放预约,往往在开放后的十几秒就会被约满。这些设备在上班时间内,几乎是没有停过的。正常上班时间是早上八点半,下班时间是下午五点半,中心的老师们一般在早上八点就已准备就绪等待第一位来做实验的同学,晚上加班到八点半已经是常态,尽自己的能力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尽心尽力随时为学生们准备着
中心仪器使用率最高的设备之一是研究生们视为“宝贝”的超高速离心机。它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工作,甚至周末依然是供不应求。因为使用频率高,所以做实验的同学们出现问题的情况也就多。如果发生在正常上班时间还好,要是下班时间中心老师当时不在场,就有点棘手了,但是中心老师们还是会想办法解决的。有一次,一位同学在深夜12点多,因为匆忙的刷卡下机,导致样本在机子里拿不出来,无奈就给管理离心机的老师打了电话求助。接电话的老师原早已睡着了,可是听到电话那边焦急无助的语气,就连忙耐心安慰那位同学不要急。他爬起床打开电脑登陆管理系统,理清了同学的临时授权使用问题。这位同学最后终于顺利地打开了离心机取走样本。
电镜老师的实力支撑,让学校科研如虎添翼
中心虽然成立于2015年,但电镜的两位老师却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样品的超微形态学观察测试方面积累了十几年的经验。据统计,在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以南方医科大学为单位,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SCI研究性论文有698篇,其中189篇是采用了电镜技术,占了发表论文数的27%。在189篇与电镜相关的论文当中有126篇是由中心电镜室支持完成,占比67%。126篇本室支持完成的研究性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573.3分,平均影响因子为4.55分,其中在2016年辅助白晓春教授在《Blood》上发表的一篇SCI论文高达15分。有了电镜老师的实力支持,我校科研人员能在课题研究上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发展。
2016年中心实验室走进南医人的视野,2017年中心飞速发展,到现在中心已经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不少老师、同学在开展实验前,总会第一时间到中心实验室咨询,看能否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仍然要把设备和实验室的安全放在首位,注重责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加强各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为合格担负高质量技术平台的使命,要保持不断学习的精神。是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我们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永葆竞争力,为科技创新编织摇篮,孵化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