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记
祁小龙,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脏血流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IF6.183)国际顾问,美国肝病学会门脉高压专委会委员,中国门脉高压诊断与监测研究组(CHESS)负责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分会门脉高压学组副组长。致力于肝硬化门脉高压无创诊断技术研发及转化。荣获北美放射学会年会、欧洲消化病年会Research Prize、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18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获得者名单,祁小龙成功入选。

初见祁小龙,对他的印象是,一枚很阳光、待人亲和的青年,实在很难把他同教授身份联系起来。学生们对他的普遍评价是,负责任,有耐心,“感觉祁老师比我们学生还用功,很好的榜样。”一位曾受教于他的学生表示。
精耕细作十年磨一剑
祁小龙自本科三年级起就专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无创诊断技术研发和临床转化应用,尽管近十年来的项目也曾多次碰到技术瓶颈,“但很幸运自己很早就找到了兴趣所在,为之努力且从未放弃。”祁小龙笑着说,“能看到项目每天向前推进,这是最让我睡得踏实的事”。
艰难探索十年积淀,让祁小龙在专业领域游刃有余,在很多个寂静的夜晚,祁小龙在实验室苦苦鏖战,对学术的纯粹和热情一直支持着他,也让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祁小龙与我国50余家高水平肝病诊疗中心的合作者协作组建了中国门脉高压诊断与监测研究组(CHESS),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基于三维数字模型和流体力学计算的虚拟肝静脉压力梯度技术”,以及“基于影像组学的无创肝静脉压力梯度技术”。目前,祁小龙已作为PI开展了四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并即将启动CHESS首个亚太多中心国际临床研究。
教学相长师生同成长
祁小龙很珍惜每一次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觉得和他们一起,自己也变得更年轻了,思维碰撞的过程很享受。” 祁小龙在同济大学医学院读书期间,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凭借这些经验,他很快融入了学生,带动大家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在他周围,常常看到一群“迷弟迷妹”请教问题,而他也总是抽出时间与学生谈心谈话、悉心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年多来的教学相长初见成效,团队学生刘燕娜在“亚太消化病年会”中荣获青年研究者奖、学生惠佳亮获得“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在“挑战杯” 广东省竞赛中,祁小龙先后指导团队斩获科技创新竞赛“特等奖”和创业大赛“金奖”。
国际舞台的中国声音
国际化合作是祁小龙团队始终坚持的学术路线。目前,CHESS团队牵头研发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无创诊断技术先后在北美放射学会年会、美国消化病年会、欧洲消化病年会多次进行口头专题报告,两次获评国际研究奖(RSNA2017,UEGW2017),相关成果也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Gut(17.016)、J Hepatol(14.911)、Trends Biotechnol(13.578)、Ann Surg(9.203)等,并先后获得N Engl J Med、Science正面引用和Lancet Oncol专题报道。
一系列的国际“声音”让祁小龙有机会与多个国家的学术领袖建立了平等的交流合作关系。今年6月,祁小龙作为独立通讯作者,联合美国、欧洲、亚太全球三大肝病学会指南制定者,合作撰写了门脉高压无创诊断进展的长篇综述并发表于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柳叶刀·胃肠病与肝病学》。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这个重大学术领域,祁小龙及团队十年磨一剑,摸索出了一条以无创诊断技术研发及转化应用为核心的发展轨迹。目前,CHESS团队正牵头执笔我国《肝静脉压力梯度诊断和监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专家共识》、主译国际门脉高压Baveno经典教材和专著。今年3月,在印度举办的亚太肝病学会(APASL)年会期间,祁小龙代表CHESS团队成功竞标2020年APASL门脉高压大会,这也是我国首次举办门脉高压领域的国际官方盛会。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不忘初心。”这也是祁小龙始终践行的——致力于联合我国门脉高压领域临床专家和科研工作者,走在无创诊断国际最前沿,发出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