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广东省高校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网络、进学生社区”,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力求具体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在“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还“请进来”行家名师为学生授课。“行家名师进课堂”系列讲座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亮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行家名师进课堂”活动邀请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南方日报特约评论员、英德市浛洸镇党委书记肖贞响,为我校临床与护理专业的同学进行“新时代大学生实用型人才的培育”主题讲座。肖贞响从大学生如何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筑牢知识基础、大学生如何补齐和突破因缺乏实践经验而造成的短板和瓶颈、如何适应新时代新视野从而锻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感知基层一线工作等多个视角展开。报告会邀请党政干部进概论课堂,让同学们了解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在地方的执行及成效,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找到了理论的力量、实践的样本,提升了四个自信。

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林荔军进入思政理论课堂,为2016级中西医临床专业和第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主讲“从国外的医疗体制看中国的制度自信”。林荔军以自己在国外的求学访学的实践经历为例,从国外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政策、医保体制以及医改政策剖析国外医疗体制的优缺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结合中国特点和体制进行医改的思路,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鼓励医学生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世界上优秀的医生看齐,努力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医生,积极投身到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去。

邀请校内外行家名师走进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的一种教学改革创新举措。概论课注重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剖析社会热点问题。此前已邀请校内多位名师名医走进本科生的思政课堂,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如钟世镇院士给本科生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学生们感动于他对事业的执着,在和院士的热烈互动中寻找到人生的准确定位,明确了医者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