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旭英,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二区护士。
2006年夏天告别了大学生活,我满怀憧憬踏上了护理工作岗位。那时的我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害怕自己胜任不了这份神圣的工作,兴奋的是经过一年的临床实习,自己终于可以独立工作,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这份紧张与兴奋,转眼与我相伴十二年,如今,我是一名神经外科护理组长。每一天都忙碌穿梭于各个病房,护理病患、协助治疗。十二年如一日,期间点点滴滴的幸福心酸依然清晰如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护士,谈何容易。
神经外科护理岗位是个职业风险高、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的岗位,有每天为昏迷、卧床病人翻身、擦浴的艰辛,有经常被病人喷到一脸一身痰液的狼狈。但十年里,更多的同事跟我一起选择默默地坚守,坚守着这个岗位,坚守着最初誓言。当我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排忧解难时,病人痛苦的面容中增添了一抹微笑。为这一抹又一抹的微笑,十年里,我恪守当初立志成为一名护士时许下的诺言,时时反思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我深深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神经外科护士,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护理技能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细心的观察力及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
神经外科病人病情变化快,时刻考验着我们每一位护士的专业、细心、责任心和耐心,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为抢救病人赢得时间。
记得有一位行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神志清楚,精神疲倦,四肢活动自如,生命体征及瞳孔对光反射均正常。十分钟后我去给病人测量血压,发现病人睡得很深沉,于是我大声呼唤患者名字,因为刚刚手术回来病人正处于危险期,需要护理人员随时关注病人的变化。此时患者母亲还不悦地对我说:“你别吵她了,她这几天都没好好休息,实在是太累了,你让她好好休息吧。”但是这些年临床磨练练就的“火眼真睛”告诉我,病人不是在睡觉,而是她的神志已发生了变化,于是我不顾家属的反对,继续大声呼唤患者,检查双侧瞳孔对光反射,发现左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脑疝”!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这两个字。立即报告主管医生,紧急脱水、急查头颅CT、急诊术前准备……半小时后,病人被再次推进手术室。三周后,经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及医生的治疗,病人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对我感激不尽,出院前还给我送来了精美的感谢卡,卡片上写道“专业、细心、耐心、精心、用心……”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自豪,至今我也忘不了她出院时那一抹会心的微笑。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就是生命的守护神。
医护人员的义务=预见义务+预防义务,患者期盼从医护人员处获得的叫预见力,预见力的产生离不开医务人员的用心:用心评估每一位患者;用心制定患者整个在院过程及出院后的护理计划;用心制定患者需要达到的护理目标;用心制定护理措施;用心实施每一项护理措施;在护理实施过程中及时评价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而通过护理评价发现新问题、作出新诊断和新计划,并修改以往的护理措施,把护理程序贯穿到我们的护理工作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这里我们每天和病患并肩作战,为他们驱走病魔笼罩的黑暗,点燃生命的火炬。在平凡工作中默默奉献,用我的专业、真心、爱心、细心、责任心……谱写和谐护理新篇章,让病患微笑永伴,生命无虞。“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十五年了,上学宣誓那天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勿忘初心,才能让我们在护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路还很长,我依然在路上,为那一抹微笑,坚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