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第三附属医院ICU护士。

稍宽的脸庞,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脸上经常挂着腼腆的微笑,眼睛笑成了弯月牙。说话的时候礼貌而温和,他是ICU的一名男护士,湖北宜昌的小伙子李桂林。2012年就到第三附属医院实习,第一个科室就是ICU,不曾想,从此他与ICU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时,大家经常笑称李桂林像“打了鸡血似的”。
ICU可以说是医院最累的科室之一,都是一些重症的、病情随时可能变化、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吃喝拉撒睡全都要负责。处理医嘱、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及专科操作、核对信息、采血、血气分析、床边降钙素原检测、各种晨晚间护理、处理医疗废物垃圾、整理文书、统计全天出入量……。他说,普通病房可以有护工以及家属在身旁,ICU的护士有时候真的是护士加护工还有家属,三者合一的感觉。ICU有规定的探视时间,时间也很短,他们的工作都是家属看不到的。所以难免会有一些不理解甚至猜疑。
ICU会遇见各种不同情况的患者,相当于是专科加上全科的东西,李桂林经常会查文献,翻资料,跟医生探讨。他说,既然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患者负责,要干一行爱一行
李桂林说,曾经他也有一段时间压力很大,那就是家属对于男护士的偏见和不信任。后来,渐渐地通过实际行动以及与家属的沟通,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也肯定他。“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坚守并没有辜负他,表现出色的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肯定。
ICU里由于患者病情复杂,面对不同的监护和治疗仪器,也需要专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操作。到ICU不久,李桂林就已经对床旁仪器有了深入的研究,还带动新入职护士一起学。出色的表现也让他获得外出去学习的机会,知识上得到了提升。
曾经有一位患者——46岁的刘女士住进了ICU,家属对医生表示质疑,态度恶劣。后来刘女士意识恢复,醒来后对大家说“让我家属进来,我要和他们说,不要闹,都挺好的。”在一旁的李桂林听到这些,瞬间觉得很感动,怎么累也都是值得的。
李桂林说,每次看到患者渐渐好转,转出ICU到普通病房,心里面都会觉得特别有感触。“我们ICU的团队,多难的病例也不言放弃。”有一次,一位32岁的男患者,终于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李桂林说,病人特别开心,掐着时间想要拔管,那种转危为安的心情,他也是感同身受。在ICU里,病危患者有时候苏醒之后看不到家属,心里是很恐惧的,所以一直在旁的护士,是他们倾诉和沟通的桥梁。
李桂林说:“医院科室的领导和同事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对我特别好,这让我在医院有家的感觉,才能踏踏实实地工作。”这样的氛围,让李桂林倍感温暖。过年过节的时候,ICU是没有一个人能回老家过的,因为许多重症的病人都转进来了,不容得一点疏忽。人手不足的时候,主任都要参与一线值班。所以科室上上下下都互相打气,团结一心,这也让李桂林更加坚定地留在这个团体,在其他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机会面前,他也婉言谢绝了。
除了是“打了鸡血”的护士,他还是科室的团支部书记,积极参与团委活动,很多比赛都有他活跃的身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ICU这个看不见的角落,是许多生命的转折点,正是有了许多像李桂林一样坚守的医护人员,才有了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的奇迹。